日本消息,日本ACHILLES采用2006年8月發(fā)表的“納米分散聚吡咯(PPy)液”,開發(fā)出了在樹脂表面進行電鍍的技術。該公司計劃將這項新技術應用于電磁波屏蔽膜、透明薄膜天線以及IC標簽等。其中部分產(chǎn)品正處于加緊開發(fā)階段,目的是在2008年春季實現(xiàn)實用化。通常在樹脂表面進行無電解電鍍加工時,為了提高基材與鍍膜的密著性,作為預處理必需在樹脂表面進行蝕刻。所以能夠采用無電解電鍍的,僅限于ABS、聚碳酸酯(PC)、聚酰胺以及改性聚苯撐醚(PPE)等可進行蝕刻的樹脂。與此不同,此次開發(fā)新技術在涂覆了納米分散PPy液之后,僅使用觸媒附加液及電鍍液這2種介質,就能在各種樹脂基材上形成密著性很高的電鍍膜。例如,對于以前密著性較低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(PET)、聚氯乙烯以及聚烯烴等原材料,在剝落試驗中也能實現(xiàn)密著性高達2.0N以上的電鍍加工。此前作為預處理液使用的是鉻酸與硫酸的混合液、有機溶劑與水的混合液等,其種類根據(jù)原材料的不同多達7種以上。與其形成對照的是,新技術的預處理液只需1~2種。這樣一來,就能進行連續(xù)無電解電鍍,而且預處理所需的時間也縮短到以前的1/10左右。另外,由于不使用鉻、強酸以及有機溶劑之類的有害物質,更加有利于環(huán)保。采用新技術進行加工時,在涂覆了納米分散PPy液的部分鍍層會析出。如果充分利用這一特性,就能實現(xiàn)圖案化電鍍加工。如果使用通用凹版印刷機印刷細線,則可在寬度為50μm的材料上制作圖案。今后將改進印刷方法,力爭實現(xiàn)寬度10μm以下的微細化電鍍加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