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粉體網12月9日訊 據統計,2014年1-10月內蒙古自治區(qū)出口稀土3136.9噸,比去年同期(下同)減少26.6%;價值1.5億元人民幣,下降46.4%;出口平均價格為每噸4.7萬元人民幣,下跌27.7%。
一、2014年1-10月內蒙古自治區(qū)稀土出口主要特點
(一)月度出口量呈現波動態(tài)勢,價格1月沖高后回落。今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(qū)出口稀土呈現月度波動態(tài)勢,2月出口581噸,為今年月度出口最高點,5、7、8月保持在400噸上方,9月為今年以來單月最低129.5噸。10月當月出口237.2噸,同比減少44.2%,環(huán)比增加83.2%;出口均價1月沖高后落后,9月有所反彈,當月出口均價每噸6.6萬元人民幣,10月每噸5.7萬元人民幣,同比上漲26.7%,環(huán)比下跌13.6%.
(二)全部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。今年1-10月,內蒙古自治區(qū)出口稀土3136.9噸,減少26.6%,占(下同)同期內蒙古稀土出口總量的100%。
(三)5成以上由外商投資企業(yè)出口。今年1-10月,內蒙古自治區(qū)外商投資企業(yè)出口稀土1770噸,增加1.9%,占56.4%;同期,民營企業(yè)出口941.4噸,減少43.4%,占30%;國有企業(yè)出口425.5噸,減少51.5%,占13.6%。
(四)美國為主要出口市場,對日本出口小幅增加。今年1-10月,內蒙古自治區(qū)對美國出口稀土1563.5噸,減少28.1%,占49.8%;同期對日本出口690.8.9噸,增加8.5%,占22%;對法國出口258.2噸,減少63%,占8.2%。
(五)絕大部分由包頭市出口,呼和浩特市出口顯著減少。今年1-10月,內蒙古自治區(qū)出口稀土2927.6噸,減少25.9%,占93.3%;同期,呼和浩特市出口209.3噸,減少35.6%,占6.7%。
二、今年1-10月內蒙古自治區(qū)稀土出口價格顯著下跌的主要原因
全球稀土供應多元化格局初露端倪,除中國以外的其他稀土資源國陸續(xù)恢復稀土開采選冶。據介紹,37個國家和地區(qū)261家公司已經或醞釀上馬的429個稀土項目,2013年形成5.5萬噸產能,預計2015年將達到17萬噸。若國外項目按計劃投產,世界稀土供應將從中國單一供給格局逐步轉變?yōu)橹袊、美國、澳大利亞等國的多元化供應格局。據測算,按國外項目產能的30%計算,未來兩年中國稀土冶煉產品全球市場占有率或將在2015年下降至65%,絕對數量下降至10.5萬噸,全球稀土產量在16萬噸左右。
三、當前稀土出口面臨的主要問題及相關建議
(一)非法開采,無計劃、超指標生產仍然存。目前稀土運行的市場秩序仍有待進一步規(guī)范,經過前一段整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,但是非法開采,無計劃、超指標生產現象仍然存在。來自中國稀土協會的數據顯示,2014年我國稀土生產指令性計劃是10.5萬噸,僅國內需求就超過了15萬噸。雖然這樣的配額情況顯示供不應求是必然的,但現在市場上供大于求的實際情況卻依然存在,而這些多出來的部分很有可能就是來自非法渠道。稀土盜采屢禁不止,黑色產業(yè)鏈猖獗,造成稀土市場價格大幅下降,擠壓了合法企業(yè)的利潤空間,干擾市場經營秩序。目前中國稀土分離產能是開采總量指標或指令性生產計劃的5-8倍。中國南方離子型中重稀土開采總量指標不足1.8萬噸,而實際分離產能卻超10萬噸。打擊黑色產業(yè)鏈仍然是十分艱巨的任務。據國土資源部、中國地質調查局數據,中國稀土資源優(yōu)勢正在快速消失。專家預測,若不實施有效保護,未來10-20年內,中國離子型中重稀土資源將消耗殆盡。
(二)WTO終裁敗訴,我國將面臨多項選擇。8月7日,世界貿易組織(WTO)公布了美國、歐盟、日本訴我國稀土等相關產品出口管理措施案上訴機構報告。上訴機構維持了此前WTO專家組關于我國涉案產品的出口關稅、出口配額措施不符合有關世貿規(guī)則和中方加入世貿組織承諾的裁決。此次敗訴后我國面臨著三種選擇:一是敗訴方有合理的執(zhí)行期間,通常約為15個月,在此期內可以選擇取消或調整政策;二是仍然維持現有政策并與歐美日進行補償談判,在其他貿易方面給予歐美日更大市場開放;三是如果維持原措施也不予補償,那么勝訴方對我國出口將采取經WTO授權的貿易報復。上述不論哪種選擇,我國都將付出相應的代價。
一、2014年1-10月內蒙古自治區(qū)稀土出口主要特點
(一)月度出口量呈現波動態(tài)勢,價格1月沖高后回落。今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(qū)出口稀土呈現月度波動態(tài)勢,2月出口581噸,為今年月度出口最高點,5、7、8月保持在400噸上方,9月為今年以來單月最低129.5噸。10月當月出口237.2噸,同比減少44.2%,環(huán)比增加83.2%;出口均價1月沖高后落后,9月有所反彈,當月出口均價每噸6.6萬元人民幣,10月每噸5.7萬元人民幣,同比上漲26.7%,環(huán)比下跌13.6%.
(二)全部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。今年1-10月,內蒙古自治區(qū)出口稀土3136.9噸,減少26.6%,占(下同)同期內蒙古稀土出口總量的100%。
(三)5成以上由外商投資企業(yè)出口。今年1-10月,內蒙古自治區(qū)外商投資企業(yè)出口稀土1770噸,增加1.9%,占56.4%;同期,民營企業(yè)出口941.4噸,減少43.4%,占30%;國有企業(yè)出口425.5噸,減少51.5%,占13.6%。
(四)美國為主要出口市場,對日本出口小幅增加。今年1-10月,內蒙古自治區(qū)對美國出口稀土1563.5噸,減少28.1%,占49.8%;同期對日本出口690.8.9噸,增加8.5%,占22%;對法國出口258.2噸,減少63%,占8.2%。
(五)絕大部分由包頭市出口,呼和浩特市出口顯著減少。今年1-10月,內蒙古自治區(qū)出口稀土2927.6噸,減少25.9%,占93.3%;同期,呼和浩特市出口209.3噸,減少35.6%,占6.7%。
二、今年1-10月內蒙古自治區(qū)稀土出口價格顯著下跌的主要原因
全球稀土供應多元化格局初露端倪,除中國以外的其他稀土資源國陸續(xù)恢復稀土開采選冶。據介紹,37個國家和地區(qū)261家公司已經或醞釀上馬的429個稀土項目,2013年形成5.5萬噸產能,預計2015年將達到17萬噸。若國外項目按計劃投產,世界稀土供應將從中國單一供給格局逐步轉變?yōu)橹袊、美國、澳大利亞等國的多元化供應格局。據測算,按國外項目產能的30%計算,未來兩年中國稀土冶煉產品全球市場占有率或將在2015年下降至65%,絕對數量下降至10.5萬噸,全球稀土產量在16萬噸左右。
三、當前稀土出口面臨的主要問題及相關建議
(一)非法開采,無計劃、超指標生產仍然存。目前稀土運行的市場秩序仍有待進一步規(guī)范,經過前一段整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,但是非法開采,無計劃、超指標生產現象仍然存在。來自中國稀土協會的數據顯示,2014年我國稀土生產指令性計劃是10.5萬噸,僅國內需求就超過了15萬噸。雖然這樣的配額情況顯示供不應求是必然的,但現在市場上供大于求的實際情況卻依然存在,而這些多出來的部分很有可能就是來自非法渠道。稀土盜采屢禁不止,黑色產業(yè)鏈猖獗,造成稀土市場價格大幅下降,擠壓了合法企業(yè)的利潤空間,干擾市場經營秩序。目前中國稀土分離產能是開采總量指標或指令性生產計劃的5-8倍。中國南方離子型中重稀土開采總量指標不足1.8萬噸,而實際分離產能卻超10萬噸。打擊黑色產業(yè)鏈仍然是十分艱巨的任務。據國土資源部、中國地質調查局數據,中國稀土資源優(yōu)勢正在快速消失。專家預測,若不實施有效保護,未來10-20年內,中國離子型中重稀土資源將消耗殆盡。
(二)WTO終裁敗訴,我國將面臨多項選擇。8月7日,世界貿易組織(WTO)公布了美國、歐盟、日本訴我國稀土等相關產品出口管理措施案上訴機構報告。上訴機構維持了此前WTO專家組關于我國涉案產品的出口關稅、出口配額措施不符合有關世貿規(guī)則和中方加入世貿組織承諾的裁決。此次敗訴后我國面臨著三種選擇:一是敗訴方有合理的執(zhí)行期間,通常約為15個月,在此期內可以選擇取消或調整政策;二是仍然維持現有政策并與歐美日進行補償談判,在其他貿易方面給予歐美日更大市場開放;三是如果維持原措施也不予補償,那么勝訴方對我國出口將采取經WTO授權的貿易報復。上述不論哪種選擇,我國都將付出相應的代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