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粉體網訊 近日,知名市場研究機構Lux Research發(fā)布預測稱,2016年,先進材料領域將出現三大潛在趨勢熱門:碳納米管產品、軟件基礎的可編程與智能化材料,以及IoT物聯網發(fā)展帶來的嵌入式材料打印需求與技術升級。
熱門趨勢一: 軟件催生材料技術,成為企業(yè)競爭力差異化焦點
專業(yè)的公司將不得不轉移他們的焦點,不只是聚焦制造新的3D打印機,還朝著創(chuàng)建3D打印整體解決方案的方向發(fā)展,包括改進的3D打印軟件,3D打印文件格式,創(chuàng)建新的功能植入如嵌入式傳感器以區(qū)分自己的競爭能力。
2015年,一波針對將3D打印硬件空間開源化的努力出現,像Cosine Additive 和歐特克(Autodesk公司)提供先進的3D打印機和開源硬件平臺。開放的材料和硬件成為創(chuàng)新的新基線。創(chuàng)新在不斷向前發(fā)展,單純靠設備門檻搭建的競爭壁壘變得弱化,新進入者和建立的游戲規(guī)則將軟件、設備、材料、打印技術與解決方案融為一體。
麻省理工學院開發(fā)了具有潛在顛覆性的生產技術CSAIL MultiFab 3D打印機,可以3D打印出至少十種不同的材料,還可以將復雜的電子零件、電路、甚至傳感器直接嵌入到打印對象中。這項技術與其說是設備的技術不如說是軟件的技術,而材料的界限也變得更加模糊,智能化可編程材料成為另外一種意義上的材料。
微軟的.3MF格式將催化2016年更多3D打印材料的創(chuàng)新,軟件與材料的實現是相輔相成的,如在尺寸、打印速度、多功能性、行業(yè)標準等方面,STL文件格式越來越成為限制打印技術和材料發(fā)展的問題本身。現在,微軟的.3MF團隊已經創(chuàng)建了一個高保真的格式,將在各種3D打印機、設備、應用程序、服務平臺上運行,這些將最終簡化打印過程并擴展打印范圍。
熱門趨勢二:IoT深化材料智能化,傳感材料尋勢待發(fā)
IoT-“物聯網”(Internet of Things)又稱傳感網,其目的是讓所有的物品都與網絡連接在一起,方便識別和管理。隨著技術的發(fā)展趨勢,3D打印和物聯網更加緊密相連。
2015年,傳感材料——特別是那種可以探測腐蝕和損壞的傳感涂料——受到了學術界的關注。但是這些材料面臨的核心挑戰(zhàn)之一就是如何與電子技術接口。然而,2016年物聯網的興起將會促進傳感材料作為一類專門材料的快速發(fā)展,并導致越來越多的初創(chuàng)企業(yè)進入。
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3D打印用于物聯網的案例,包括Orbitrec將用傳感器植入打印到自行車里。而德國的Capricate平臺也在其打印過程中植入傳感器。3D打印行業(yè)數據庫Senvol關于2015年的打印技術與材料的統(tǒng)計中,占主流的打印材料是塑料47%,金屬40%,復合打印7%。
未來的先進制造以及3D打印技術將走向功能化且有“感知”能力的材料制造,包括高消費需求和高度相互聯接的市場。3D打印技術的魅力所在也正是如此,不是要取代傳統(tǒng)制造技術,而是在另一個領域,基于軟件的,文件格式,應用以及其他的創(chuàng)新使得制造變得更具創(chuàng)新力。
熱門趨勢三: 3D打印碳納米管產品發(fā)展復蘇,趨向規(guī);
經過多年的炒作和隨之而來的供應過剩,CNT行業(yè)在2013年開始分化,有部分廠家被淘汰。而能夠提供更強大技術的公司幸存了下來,開始成規(guī)模地向市場供應產品。
早在2014年,密歇根的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3DXTech推出了一系列專業(yè)碳納米管的3D打印長絲,該長絲可以用于幾乎任何FDM/FFF桌面型3D打印機加熱與搭建平臺,用于制作拓展功能的3D打印電子和PCB電路板,3D打印碳納米管還可以顯著增強3D打印物體。
進入2015年,更多公司進入到碳納米市場,如General Nano專為航空電磁干擾(EMI)屏蔽生產的碳納米管片材達到100000m2 /年,并且價格降低到10-50美元/平方米之間。在這個價位上,碳纖維由于比金屬網格結構具有更輕的重量和延展性,碳纖維的競爭力將挺進金屬領域。隨著這種趨勢的不斷增強,Lux Research預計2016年,碳納米管材料和3D打印碳納米管將終于從“臥底”走向先進材料市場的主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