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粉體網訊 礦物類中藥是指可供藥用的原礦物(朱砂、自然銅等)、礦物原料的加工品(輕粉、芒硝等)、動物或動物骨骼的化石(龍骨、龍齒等)。礦物藥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,也是傳統中醫(yī)藥的特色之一。
(圖片來源:pixabay)
我國對于礦物的研究和利用,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,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的《五十二病方》中就已經記載了21種礦物藥,發(fā)展至《神農本草經》時已經記載礦物藥41種,且將其劃分為了上、中、下三品,到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的礦物藥已高達139種,再到現代的《中國礦物藥圖鑒》收錄了142種礦物藥,人們對于礦物藥的認識越來越深刻,其應用也變得越來越廣泛。
金屬類礦物藥
金屬類礦物藥中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微量元素,包括鐵、銅、鋅、鈷、鉬、鎳、錳等。必需微量元素的補益作用可消除疲勞,這些微量元素的功效以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,引起了研究者們的廣泛關注,成為現代金屬類礦物藥研究的重點。
一、常見的金屬類礦物藥
(1)含鐵及其化合物的礦物藥
含鐵的礦物藥主要有鐵、鐵落、鐵華粉、禹余糧、磁石、綠礬、代赭、自然銅等20余種,其它如婆娑石、青礞石、赤石脂、爐甘石、伏龍肝、龍骨等多種礦物藥中都含有鐵。除了單質以外,鐵主要以氧化物、硫化物或硫酸鹽等形式存在于礦物中。含鐵及其化合物的礦物藥臨床上多用于治療驚癇、腫毒、缺鐵性貧血及各種原因引起的血虛、血虧等。臨床應用中,含鐵及其化合物類礦物藥不僅可以單獨使用,也可以在中藥復方中發(fā)揮重要作用。
(2)含銅及其化合物的礦物藥
含銅的礦物藥主要有紫銅礦、銅青、銅礦石、石膽、空青、曾青、綠鹽等10余種。除了單質以外,銅主要以堿式碳酸銅、氧化銅及醋酸銅或含硫化銅等形式存在于礦物中。銅類礦物藥的治療作用主要體現在活血行瘀、去腐生新、解痙止痛上,F代藥理學研究揭示了Cu2+在人體中的作用:Cu2+對維持正常造血和維護中樞神經系統的健康至關重要。研究報道,Cu2+可位于多種酶的活性中心,參與細胞色素C、酪氨酸酶、抗壞血酸氧化酶和半乳糖酶等的合成,通過影響酶活性調節(jié)機體代謝。
(3)含鈣及其化合物的礦物藥
鈣類礦物藥主要是以氧化物、碳酸鹽及氟化鈣等為主要有效成分,包括大理石、石灰、龍骨、花蕊石、石膏、石蠶、石燕、紫石英等13種礦物藥。鈣類礦物藥大多味辛、甘、酸,性溫,平,無毒。含鈣類的礦物藥在婦科疾病中有著廣泛的臨床應用。鈣類礦物藥中的鈣離子對人體生理功能有著重要意義,在胃酸作用下形成可溶性鈣鹽,對毛細血管及細胞膜通透性、神經細胞的興奮性、肌肉收縮和凝血過程均有重要影響。
(4)含鈉及其化合物的礦物藥
含鈉鹽的礦物藥主要有:芒硝、食鹽、玄明粉、硼砂等。含鈉的礦物藥大多味咸、苦、辛,寒,無毒。例如,芒硝主要成分為硫酸鈉,古今方其用有三:去實熱、滌腸中宿垢、破堅積熱塊,可供走血蕩腸之需,F代臨床中將其用于減少局部白細胞浸潤,調節(jié)機體免疫功能,防治術后切口感染,具有清熱瀉火和軟堅散結作用。
二、含其他金屬礦物藥
(1)含其他輕金屬的礦物藥
主要包括含鋅、錳、鎂、鋁等輕金屬的礦物藥,例如:含鋅類(爐甘石)、含錳類(無名異)、含鎂類(寒水石)、含鋁類(白礬)等礦物藥,其臨床應用及藥效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菌、祛瘀止血、鎮(zhèn)靜、改善微循環(huán)等方面。如,爐甘石是菱鋅礦、水鋅礦的煅淬品,主要成分為碳酸鋅,有收濕止癢斂瘡之效,至今在皮膚科中常用于收斂、殺菌、止癢,治療皮膚瘙癢、創(chuàng)傷感染等。
(2)含其他重金屬礦物藥
含其他重金屬的礦物藥,例如:含汞類(水銀、朱砂、靈砂、紅粉、粉霜)、含鉛類(鉛粉、鉛丹、鉛霜、黑錫丹、密陀僧、子母懸)、含金類(金屑、金箔、金石、金頂)、含銀類(銀屑、銀箔、銀膏、生銀、黃銀、烏銀、朱砂銀)等礦物藥大多味辛、咸,寒,有毒,主鎮(zhèn)精神,益五臟,填精補髓,調利血脈,去腐生肌,治瘡瘍拔毒,蟲癬疥癩。據諸家本草記載,含有鉛、汞的中藥多用于治療濕瘡疥癬、金瘡、燙傷、潰瘍或久痢等癥。如含鉛礦物藥鉛丹能直接殺滅細菌、寄生蟲,外用可治療濕疹癬疥、口舌生瘡等。
非金屬類礦物藥
(1)非金屬礦物原礦物藥
以非金屬礦原礦作為藥物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,在古代的醫(yī)學著作中記載的藥用礦物大多數都是以原礦直接入藥為主。在大量的經驗基礎上,以非金屬礦物的某一種物理化學特性為藥理,用于對人體機體進行調理,達到藥用效果。常用的非金屬礦物原礦物藥有石膏、滑石、蒙脫石等。
(2)非金屬礦物制品藥
非金屬礦物制品藥就是在非金屬礦物的某些物理化學特性基礎上,對其進行進一步深加工,放大或者激發(fā)在某些領域的功能,使其能夠更好地作用于人體機體,達到藥用的效果。常用的非金屬礦物制品藥有方解石及碳酸鈣制品、電氣石、高嶺土等。
(3)非金屬礦物藥用載體
非金屬礦物藥用載體就是以非金屬礦物為基材,通過對礦物微結構、特性以及功能的可控設計,經過對非金屬礦物的精深加工,實現非金屬礦物與藥物體的有效結合,使得藥物體能夠更好地作用于人體機體。常用的非金屬礦物藥用載體有蒙脫石、凹凸棒石、硅藻土、高嶺土等。
小結:
礦物藥是中藥的重要組成,礦物類中藥是我國醫(yī)藥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,但其物質基礎、藥理和毒理學研究較薄弱,導致礦物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諸多爭議。目前礦物藥在臨床應用中很少為單方制劑,大多出現在復方制劑中,其有效成分及作用機制有待進一步闡明。加強對礦物藥質量標準研究,或有利于推動礦物藥中藥材開發(fā)利用的可持續(xù)性。
參考來源:
1、王開心,劉曼婷等.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》2020版一部收載礦物藥及含礦物藥中成藥的質量標準分析與探討
2、徐姍,徐柳等.金屬類礦物藥研究進展
3、郭海燕,李榮等.礦物藥質量標準研究現狀及思考
4、楊輝.常見藥用非金屬礦物的功能及研究進展
5、閆向英,蔡清柱等.近二十年礦物藥鑒定的研究進展
(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/青黎)
注:圖片非商業(yè)用途,存在侵權告知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