參考價格
面議型號
品牌
產(chǎn)地
奧地利樣本
暫無看了VSI半自動根系觀測系統(tǒng)MS-300的用戶又看了
虛擬號將在 180 秒后失效
使用微信掃碼撥號
MS-300半自動根系觀測系統(tǒng)是為水平或小角度安裝的微根管觀測而設(shè)計的,常用于根窖或配備有大量微根管的根系實驗室。該系統(tǒng)由控制單元、雙視角成像模塊和帶定位齒條的微根管組成。雙視角成像模塊固定在微根管內(nèi)的定位齒條上,控制單元根據(jù)ICAP命名規(guī)則對微根管進行編號,并控制雙視角成像模塊在微根管內(nèi)獨立移動及定位拍攝,然后自動返回初始位置。這種智能化設(shè)計能夠讓操作者只需在不同微根管之間移動雙視角成像模塊即可;此外,控制單元通過RFID(射頻識別標簽)標記微根管編號,即可同時控制多個雙視角成像模塊,以便快速完成大批量根系觀測實驗。MS-300半自動根系觀測系統(tǒng)成像分辨率高達2500dpi,拍攝圖像存儲于可移動U盤中,控制單元能夠根據(jù)不同類型的微根管,單獨或批量的預(yù)先設(shè)定拍攝位置。微根管兩端采用磁性密封蓋設(shè)計,可手動變換位置,便于拍攝到微根管內(nèi)根系圖像。定位齒條既可留在微根管內(nèi),也可以在各個微根管之間輪換使用。
l雙攝像頭,分辨率可達2500dpi;
l具備非線性校準功能,可消除微根管的曲面效應(yīng);
l成像速度快,小于1秒,無需白平衡,可高效獲取圖像;
l雙視角成像模塊借助定位齒條實現(xiàn)精確定位,通過磁性密封蓋可轉(zhuǎn)動定位齒條;
l操作者可同時操作多個雙視角成像模塊,特別適用于根窖或配備有大量微根管的根系實驗室;
l鋰電池供電,用戶可自行更換電池;
l專為水平或者小角度安裝的微根管設(shè)計,微根管及定位齒條長度可延長至2米;
l控制單元采用RFID技術(shù)自動識別各個微根管編號。
1. 成像方向:雙視角成像模塊;
2.成像面積:
31mmx24mm(外徑7cm微根管),
20mm×20mm(軟件可自動裁剪成標準面積,同時可消除微根管曲面效應(yīng));
3.圖像分辨率及格式:800萬像素(3280×2464像素;2500dpi),jpg格式;
4.成像速度:<1秒/張圖像;
5.圖像命名:遵循ICAP命名規(guī)則;
6.照明光源:兩列LED照明,強度可達160-230流明,強度軟件可調(diào);
7.操作系統(tǒng):帶LCD觸摸屏的控制單元;
8.操作軟件:VSI軟件(觸摸感應(yīng)),實驗和圖像獲取程序化(包括日期和位置);
9.圖像存儲:2個可插拔16GB移動盤;
10.供電模塊:可充電鋰電池,含充電器,用戶可自行更換電池;
11.雙視角成像模塊:鋁質(zhì)外殼,陽極電鍍,長300mm,直徑62mm,重720g;
12.定位齒條:淬火鋼材質(zhì),8mm × 7mm × 700-2000mm,重670-2000g(寬×高×長);
基本配置
控制單元,高清雙視角成像模塊,2個可插拔16GB移動盤,RFID標簽,出廠定焦(外徑7cm微根管),2根1.0米的定位齒條,2個磁性密封蓋,便攜箱,鋰電池及充電器,VSI軟件包;
選配:可增加雙視角成像模塊,特別適合根窖或配備有大量微根管的根系實驗中。
MS-300應(yīng)用案例
案例1. 德國塞爾豪森根窖實驗,樣地略微傾斜,坡度大約為4°,樣地土壤主要為由粉沙壤土層發(fā)育而來的淋溶土。在斜坡的底部厚度可為3 m,而在頂部則不存在;一個根窖建在斜坡的頂部,另一個根窖建在斜坡的底部。在根窖建成之前,冬大麥-冬小麥在此區(qū)域輪作。
圖1. 地表施工圖2. 地下微根管設(shè)置
圖3.不同時期根系圖片對比
案例2.德國哥廷根大學(xué)根系實驗室是位于大學(xué)實驗植物園的野外研究機構(gòu),該實驗室于2005年成立,旨在對木本植物的根系進行監(jiān)測和實驗操作。實驗室由八個排盡水的植物容器(180 cm長× 180 cm寬× 220 cm深)組成,兩行放置,可以從兩側(cè)進入容器的地下部分。該根系實驗室有一個大型可移動屋頂,在下雨時會自動覆蓋植物容器,從而可以控制實驗的土壤水分。它可以進行諸如基于地上植物器官以至根系水平,幼樹對土壤養(yǎng)分和/或水分狀況差異的響應(yīng)等相關(guān)實驗研究。
案例3. 英國EMR根系實驗室是一個可以對地上以及地下的多年生作物進行現(xiàn)場觀察和采樣的獨特設(shè)施。為英國大型實驗室,支持國家戰(zhàn)略需求,鼓勵科學(xué)界內(nèi)多學(xué)科合作。該地下實驗室*初建于1960年代,在2013年由生物技術(shù)和生物科學(xué)研究委員會(BBSRC)進行了翻新。目前實驗室已經(jīng)重新裝備,可研究蘋果樹以及多年生草本的根系生長,從而了解碳從植物到土壤的流動。多年生草本和高密度蘋果園的種植已于2014年進行。
案例4. 荷蘭奈梅根人工氣候室——玉米根系生長試驗。2017年5月至7月,科學(xué)家Nyncke Hoekstra和Eric Visser在奈梅根人工氣候室中進行了一個玉米生長實驗,以研究根系對不同營養(yǎng)處理的生長反應(yīng)。這種野外人工氣候室可使作物處于近田間條件下生長,并能重點關(guān)注其根系生長。
產(chǎn)地與廠家:奧地利 VSI
暫無數(shù)據(jù)!